据报道:苏州市在2011年5月1号前将采用条码技术对全市的液化气瓶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没有安装条码的“黑气瓶”或是过期、无档案的气瓶,都将无法进行充气。看来小小的条形码日益深入到人们生活当中。
苏州全市的气瓶总数已达上百万只,从“一瓶一码”的工作要求中得知,这些气瓶将逐一接受有关部门的“体检”,合格的气瓶还会获得一张“身份证”。对于那些不合格或是成功逃避检验的“无证黑气瓶”,从今年的5月起,将统统被剥夺充气的权利。
苏州质监局特种设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国家规定,市民所用的液化气瓶每4年必须检测一次,企业使用的工业气瓶则每3年受检一次。按照苏州全市现有气瓶总数120余万的数字来看,每年送检的气瓶少说也得有40万只,可他发现去年受检的气瓶数只有35万左右,也就是说大约12.5%的气瓶暂时“逃”过了质监部门的监管。“潜逃在外”的气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过期甚至报废,当不明真相的市民使用它们时,安全隐患不言而喻。据有关数据显示,苏州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发生气瓶爆炸事故并造成4死4伤。除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空瓶的充装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缺斤短两的现象。
苏州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说,这是由于之前的充装工作全由工人手动进行,他们很容易就能在充气的过程中做手脚。现在只要“一瓶一码”工作成功在苏州全覆盖,围绕气瓶产生的诸类问题能被妥善解决。
何谓“一瓶一码”?
气瓶的日常管理工作还是采用人眼识别气瓶标识,人工记录气瓶编号的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存在着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容易差错等缺点,国内外气瓶从业相关人员都盼望并一直在努力探索气瓶的电脑信息化管理方法,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取得很好的实际使用效果。
所有充装单位都应当向用户提供经使用登记和有安全条码的气瓶,在每只合格的气瓶上,都配上唯一的包含该气瓶数据的安全条码。仅仅只有长度5公分左右的安全条码,装上这小小的条形码标签后,原本的人工充装会被电脑系统的自动操作所取代,这样一来工人就无法在充装过程中下黑手了。
据悉利用条码技术管理气瓶的项目是苏州质监局为了加强市区气瓶的监管而推出的,省质监系统将安排专项经费,运用信息化手段,给气瓶加贴条形码。这个条形码就好像每只气瓶的“身份证”。气瓶的状态,充装气体,何时检验,何时报废等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条形码获得,使用者可以明确掌握气瓶的安全、使用等状况。加装条形码,也方便了气瓶充装单位的管理。加贴条形码可不是“走过场”,今后将通过对条形码的管理与后台连接,只有贴了条形码的气瓶才能充气,杜绝过期瓶、报废瓶在市场上的流通。
相关关于条码应用在气瓶方面的信息在前几年就有:在2005年的报道广州市就想给全市钢瓶贴上条形码,一瓶一码,如同电子身份证,并逐一“体检”。充气站每次充气时,应将钢瓶生产日期与“体检”结果等数据输入联网电脑,以供政府部门随时检查。充装站只能对“体检”合格钢瓶进行充气,不合格的残旧钢瓶经政府部门授权,可实行强制有偿淘汰,但根据废品价格给予市民一定补偿。充气站充装无条形码的钢瓶或过期钢瓶将受到严惩,充气站仅对每一次充气行为负责,包括安全与质量。在下一次充气前,除用户原因引发的问题外,钢瓶的安全与液化气的质量皆由该充气站负责。
|